破茧成蝶 向阳而生——记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邢亚阁博士

发布者:人事处发布时间:2017-04-14浏览次数:1068

http://xhu.cuepa.cn/data/attached/image/2017/05/05/20170505104526_59630.jpg


邢亚阁,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西华大学委员会副主委。2015-2016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访问学者,西华大学首批青年学者,首批唐立新优秀学者;发表SCI文章19(含通讯作者5);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第一发明人授权15项;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和企业项目4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完成鉴定成果5项,主持国家标准1项,参编教材3部,研究成果在四川、新疆等地应用示范。

忆束发之梦,考学博士。因考场失利,道阻且长,念读大专。辛苦劳作三载有余,取获公费之研究,硕博连读。而后且学且思,成果颇丰。问及秘诀,唯有“目标”二字,足矣。向远而行,即为方向,此乃一步;分解具化,即为阶梯,此乃二步;付诸行动,即为攀登,此乃三步。
   工作之初的邢亚阁,不甘就此一生,毅然辞工,全力以赴准备考研。那时的他,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也有踏实肯干的拼劲儿。“别人都能考第一,为什么我不能?”这种精神激励着他迈过低谷、跨过险滩。 
   功夫不负有心人,邢亚阁如愿拿到了天津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看似波澜不惊的背后,是他夜以继日的付出。他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他的学生要精心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步迈进。


行动,是思维最好的佐证


   “做科研,就是要瞄准一个点,集中全部精力一直做下去。”邢老师确定了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果蔬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从2011年来到西华至今,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20篇。“只要有开头了,之后也就没那么难了。”邢老师至今还记得自己发表的第一篇SCI论文《纳米氧化锌PVC保鲜膜对病原菌的抗菌性能研究》,他也成为了他们实验室里第一位发表SCI论文的学生。
    整整三个月,白天撰写,晚间打磨。经过几十遍的修改,才有了他第一篇SCI的问世。当时的杂志编辑也尽心尽力为邢老师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修改建议梳理下来大概有5A4纸那么多,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邢老师回忆起这位编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以此文为起点,邢老师在博士期间共发表了6SCI
    在他看来,仅有文章是不够的,文章和专利只是对结果的总结和评价,而学问研究需要在应用基础之上提炼理论,其中实验是基础。“就像金字塔一样,只有把实验的基础打好了才能产生震撼的建筑。”注重实验,并以此作为驱动,向产学研一体化转变是邢老师研究的核心。
    以郫县豆瓣研究为例,在邢老师所在的科研团队等各方的努力下,其中,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从以前的每年几千万提高至五六个亿,产品种类也获得极大丰富,从单一的调味品发展到复合调味品和多类方便川菜等。同时,企业的技术水平也迈向了新台阶,研发中心从无到有,现已建立起省部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在邢老师看来,理论和应用就像是人的双腿,缺一不可,而科研、文章、专利、项目和转化应用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目前,其所在的车振明教授所带的科研团队已与环太、丹丹、高福记、老川东等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创新,是育人长远的追求


         2015
年,邢老师远赴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访学一年。访学期间,他与研究生们一起上课,思考,提问。“他们的教学理念很新,课堂很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长达一年的访学,邢老师感触颇深。返校后,他将所思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一切为了学生,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在讲授《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这门课程时,邢老师通常会在上一节课抛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课后采用小组协作、组长负责制的方式开展讨论,再进行成果汇报。这种小组全员讨论、其它小组提问并评分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无论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学术文献的检索,精美PPT的制作,还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能提高他们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效果如何,该怎么考核?“唯分数论”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邢老师认为要以“考试分数”考核逐步向以“成果和能力”考核评价转变,为学生提供全面成长的机会,关注其学习成效,从而培养出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有用之才。
    邢老师所在的科研团队中,既有研究生,也有优秀的本科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邢老师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本科生,从大二开始接受他的全程指导,形成学生与老师交叉的协作团队,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对研究生的要求,则更看重学术进度,邢老师要求平均每两周汇报一次研究近况,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学术思维。
    空暇之余,邢老师也会邀请研究团队的学生们到自家做客,亲手炒几个小菜,谈笑风生间,同学们亲切地叫他“型男”。
    彩虹总在风雨后。唯有依靠努力与坚持,才会收获秋日的金黄;唯有经历过破茧成蝶的刺痛,才会有向阳而生的希望。

(来源:校报总第555

















  


  请用微信搜索“西华大学人事处”或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关注后可点击右上方查看历史消息,或留言提问,我们会尽快作出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