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西华经验——记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秀章

发布者:人事处发布时间:2017-05-30浏览次数:457

陈秀章,男,1958年生,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负责人,四川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研会会员。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教学成果丰硕,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校级课题10项,曾先后获得省教育厅微课比赛三等奖、西华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二等奖,西华大学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等。先后担任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讲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怎么样上的?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印象可能都是“板着面孔”的。但前不久,一场名为“青春梦想”为主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主题班会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微视频、歌曲合唱、吉他弹唱、诗歌朗诵、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梦、中国道路、青春梦想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与思考,令人耳目一新。而探索出这种别开生面的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人就是他——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秀章。

谆谆教导三十年殚精竭虑思革新

“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加入到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中来,为弘扬主旋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14年起,陈老师开始推行他的教学改革模式——课程主题班会,从早期的初具雏形到如今的日臻完善,主题班会的宗旨始终如一:“就是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每一名学生的兴趣,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从来都不是“拍脑袋”、旦夕间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摸索酝酿而成。“1983年我从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毕业,随后从事了将近十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工作,19937月调到西华大学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一直潜心研究思政课教学改革。”在这三十年中,陈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思政课变得让学生喜欢,容易理解,愿意身体力行地去践行。自从事高中思政课教学开始,他就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讲课形式和方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获得教育部等中央六大单位的联合表彰。“这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为日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思政课不能只是片面强调理论灌输,一定要结合实际。”陈老师认为,学生因人生阅历不足,常常难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精髓,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所以,作为老师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如,主题班会将教师的讲台变为学生的舞台,学生动手动脑,亲历亲为,学生乐在其中自然就有了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增长才干,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老师也在指导学生思考创作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想政治理论修养润化进学生心田,入耳、入脑、入心再化为行。

拳拳真心为学生以身作则德先行

师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问功底才能够去教导学生,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够去引导学生,特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而言,更应在德行上严格要求自己。陈老师认为,如果一个思政课老师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本不可能在思想和行为上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思政课老师,必须要信仰自身所传授的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渊博的知识能力和完美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打动学生。”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艺术。陈老师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去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关心学生的实际问题。靠着一颗爱心和人格魅力,陈老师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今年端午节时,工程造价造2014级王瑜同学通过微信发给他的节日祝福和思政课主题班会对她能力及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她在微信中这样写道,“这次青春梦想主题班会活动真的对我们很有意义,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也对思政治课另有一番体会,真心感谢老师!”对于同学的感激,陈老师觉得欣慰又自豪,“大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能够在这个阶段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感到很开心。”因为这种对学生真诚的关心爱护,很多学生毕业后还时常与他保持着联系。“我记得,有个学生毕业后到厦门大学读研,之后又去了台湾进行交流学习。台湾整个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与大陆都非常不同,我在与学生视频聊天时语重心长的教导他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台湾回归大陆传播正能量,争当沟通传播形象大使,从事有价值的工作。”

陈老师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每一天都在思考如何围绕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增强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形塑能力,激发学生能力为日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山之石能攻玉善于借势新媒体

陈老师年近六旬,但操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却轻车熟路。“新媒体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利用它。我是一个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微信微博我都在使用。”陈老师在第一次上思政课的时候,就在班上和同学们面对面建立了微信群。“我经常会在群里分享一些我认为有益的文章供大家一起学习思考,也会在群里定期指导主题班会工作。之后再利用好课间和课后的时间,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共同完成对思政课的组织管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只有课堂上一两小时,但借助新媒体,师生间可随时随地沟通交流,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指导时间变得更充裕,方式也更多样。借助新媒体,课堂教学时间并没有延长,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却增多了。

“新媒体除了有利于推进课程建设,还能扩大影响力。我的课堂教学,通过网络,现在能让更多的人看见听见并受到影响。比如,我在526日发布了一条名为《‘青春梦想’思政实践教学大课堂》的微博,阅读量现已超过1.2万次。”陈老师感慨新媒体巨大能量的同时,也表示未来的思政课将在继续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媒体,建设一套思想政治精品课程,包括微课、互动课和精彩课。“我正在筹划将这些课程的成果上传到易班,通过网络社区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展示学生在思政课中的精彩表现,宣传西华学子求新求变的精神风貌和动人风采。”

思政课教学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广泛交流,博采众长。陈老师一直注重对外宣传和学习交流,积极参加各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在201611月在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年会上,我应邀发言,在大会上分享了西华大学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经验,在高校间引起了不错的反响。”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陈老师了解了更多高校的成功经验,完善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西华经验。


(来源:校报总第558

















  


  请用微信搜索“西华大学人事处”或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关注后可点击右上方查看历史消息,或留言提问,我们会尽快作出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