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记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武小军教授

发布者:人事处发布时间:2018-04-03浏览次数:818

http://xhu.cuepa.cn/data/attached/image/2017/11/06/20171106202759_39421.jpg

[简介:] 武小军,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委会委员,教育部、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西华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蜀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语言为媒,社会为基

201610月,我校人文学院武小军教授凭借《流动人口语言变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专著)这一成果获得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是我校教师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性成就。

据悉,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是省政府设立的我省社会科学领域最高规格奖励,集政策性、权威性、理论性、学术性于一身,本届评奖经过层层评审和公示,共评选出荣誉奖4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300项。

武小军老师及其团队从2009年国家课题立项到2014年课题结项,共历时五年,最终,他们将该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在中国人口流动大潮的背景下,人口流动正冲击和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城市环境和语言环境,也将势必带来新的诸多语言问题。武小军老师很早便一直在关注这一现象。他的著作运用社会学的调查、统计方法,结合语言学基本理论,将语言变化研究与流动人口紧密结合起来。去探究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语言变异和演变规律,这一研究,将进一步为国家提供真实的语情,对国家科学实施语言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不懈付出,携手共进

简单的音节排列出无数种语言结构,蕴含了无穷的魅力,可是过程往往并非一蹴而就。武小军老师及其科研团队在科研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与阻力,尤其是研究样本的获取与数据统计,耗费了较长的时间。

2010年放寒假之前,武小军老师有针对性地寻找了25名同学来协助开展数据采集工作,不仅对他们进行方言调查培训和指导,还为每个人配备了一台复读机来更好完成语音收集任务。

“我们专门将一些要考察的方言字词埋入事先设计好的句子中,春节前让同学们回到各自家乡进行录音调查,从而形成了许多音频文件,并逐字逐句进行内容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反复去听字词的声、韵母发音,并同方言的原读音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其中的差异,找出某些规律。”他回忆道,“比如某些流动人口前往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后,自身方言的平翘舌发音没有受流动地域的影响,没有随着所在地方言发音变化而变化,在基本维持本地方音的基本特征下,方言内部进行着自我调整,向本区域高声望方言的发音规律靠拢。”

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武小军老师获得的每一点进步,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满足,对团队来说更是一次极大的成功。

严谨求实,道阻且长

在多年的科研历程中,武小军老师还相继出版了《青川民间语言语汇研究》、《蜀西龙门山圌域稗谣歌注评》等专著及发表《人口跨域流动与地域方言变化:四川方言入声字口音调查》《流动人口的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语言选择与变化》等诸多CSSCI高水平论文,他撰写的《四川籍外出务工人员语言生活状况》《重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中的语言问题》等文先后被教育部语信司采纳,分别收入“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和“中国语言生活要况”的“咨政参考”,其著作述介《流动人口语言变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收入“中国语言文字蓝皮书”。可以说,武小军老师取得了斐然的科研成绩。

太阳一直在它的轨道上行驶,从不准备刹车。早在2007年,武小军老师就被评为教授。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武小军老师调侃道:“我认为搞科研一定要认真踏实,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得起自己现在的成就。”今年教师节,武小军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感叹道:“学术追求是万万不能停止的。作为高校教师,应紧紧追踪学术前沿,认真思考学术问题,因为对学术的追求,也是‘身正’的体现。”

在做课题期间,正值武小军老师女儿读初中、高中这两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武小军老师平时不仅要搞科研,对女儿的读书、学习也看得很重。“周末将女儿送去学习后,我就去临近的茶楼写东西,尽管周围环境很嘈杂,但不得不说在茶楼我真的完成了许多事情,如书稿撰写、论文写作等。”“科研需要时间,但时间却是自己挤出来的。”熬夜更是常事,武小军老师有时候半夜近2点才睡,而早上56点钟就要起床看书、写作,连许多节假日也都投了进去。

科研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武小军老师却感到十分充实。他说:“如果单纯以堆积成果为目的而做研究,是不能真正取得进步的。用心发现问题再去探索发现,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更加真实并充满意义。”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

925日下午,武小军老师为人文学院2017级新生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讲座,启示人文学子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注重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勉励他们好好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引起全场学子的强烈共鸣。

在长达三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武小军老师像一座永恒闪耀的灯塔默默指引着无数学子,三十一年间,他勤恳任劳,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当问到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时,他缓缓地说:“教学与科研是一体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反之,它们相辅相成。科研为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与备课材料,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贴近实际,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作为一名老师,我时刻把‘责任’二字放在心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必须做好一件事——让他们学到有用的东西。”言语中透露着对学生们的殷切期待。

春风化雨育人才,提及武小军老师,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的卿晗同学说:“在我看来,武小军老师是一位既和蔼又严肃的老师,每次讲课都让我意犹未尽。对于课程上的难点重点,他总是耐心地跟我们解释,直到我们明白为止。十分感激我的大学生涯能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三尺讲台,承载着武小军老师的淳淳教导;科研成就,记录下武小军老师的累累硕果。当社会被浮华所包裹,青葱校园中仍有一片净土。武小军老师言传身教,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在立德树人的教师生涯中,他还将继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便是教师的使命。

(来源:校报总第562
















  


  请用微信搜索“西华大学人事处”或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关注后可点击右上方查看历史消息,或留言提问,我们会尽快作出答复。